聆:耳聞明令

     當下不修行,輪迴永不停止。一念一輪迴,故時時留意著當下之心念,若偏離,輪迴種子即已埋下。故修道要修心。此心之念從何而來呢?從大腦意識而來。雖曰自性本自清淨,然鳩占鵲巢,如虛空中之雲霧,凝聚雜質,形成烏雲蔽日,障礙虛空,致使清淨之虛空黯淡無光。其實,日還在雲層之上,光彩奪目燦爛輝煌。而雲霧之下之大地卻暴風邪雨,慘澹無光,生靈受苦,故云:人生如苦海。此障礙之蔽端源於業,集惡業果熟所生,所造之罪孽而成。此時若心念一轉,起造福,積德則逐漸撥雲霧以見青天,朗朗乾坤則靈光顯聖,所謂萬法由心生,萬法因緣際會得以妙用達通,而事去則靜,萬法由心滅。

     佛云:拍手彈指,頃刻之間無數念形成,且念念成形,形形皆含意識。有書云:生命的實相水知道。當雲霧繚繞,混以塵埃則粒粒水珠皆有其核,有核方會形成水珠,無核則清清蒸然為水氣,不會凝結。故拍手彈指之頃,三十二億百千念即如三十二億百千水珠,珠珠成形,形形皆有識,如核之蘊藏於內。故生命的答案,水知道。而誰知道生命的真實相呢?所以修道修心就是使我們的自性能顯其靈光,而障礙之物有心物,敘之如左:

     心物:貪為首物,心有所貪慾而性辟焉。辟乃偏頗,心起貪則邪,意識開始運作而企圖妄作非為,此時已欺心於暗室,而東窗事發,悔之晚矣!戒貪之法以佈施度慳貪,然易其著於名相,若著於名相則貪之隱微亦成形焉。金錢帳項來往清白,做到不貪,更甚者知一切有為有用適用於這五濁花花世界,而心之清淨之地和此是相違,相異其趣。其樂之無窮,故何必因小失大呢?如拾頑石而棄圓明之珠豈非愚也哉。

     嗔忿:心有所嗔忿而性塞焉,息嗔忿則闢性塞為揚矣。嗔者為自己找理由,為別人找過失,其填膺之濁,久久蘊於心胸,意識腦海之中而揮之不去,憤憤不平而懊惱。

     癡奢:心有所癡奢而性蕩焉,消癡奢則收性蕩為定矣。覺「所有權」無常,所有「我」更是無常,一切非我,勿爭勿奪,「所有權」能捨則捨,只是暫用終要放下。所有妄想成形終是虛幻如夢幻泡影。

    

 

愛妄:心有所愛妄而性遷焉,剷愛妄則挽性遷為止矣。故生活正道,不遊於是非之地,不享非分,不奢侈,不浪費,不妄求。圓滿小體更圓滿大體。而淨其心更是預防勝於治療,故慎心物於隱微,遏意惡於動機。若隱微已逐漸形成動機,更是戒慎。而皈一真祖師百千萬劫難遭遇。佛之國度不可思議,上天之巧妙安排非意識所能思之,隨順而已矣!能觸及原始真義無有自我,融入大我,唯真性能之。故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,其不可思議,不可思議即思之無義而不思,議之無益而不議,虛空可容它。

     正法時期,以戒成就第一首要,最終無戒自戒,無為而為,而全戒、全為。規戒就是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,分辨其染著之深,從而滅卻,進而端正言行舉止最後達自然無為,從容中道,所以修道修心,加以祖師駐世協助修子成就一大事因緣。

     祖師云:道降火宅,道在日常生活中修,道在動靜中修,道時時刻刻顯其心量,時刻亦顯在所有事務之中,從平時心念動靜及意識流轉中去覺去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時二零一三年元月十三日  邱賢文 記述於道豪聖道院 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