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

      生活和觀照是一體的。內觀其心即是保持著覺知,覺知是醒覺的心的同義,而覺知並非刻意和生活保持距離,而是無間的融入。心無其心即是真義。就比如呼吸不可能中斷,不可能刻意呼吸,強烈呼吸,或找一段時間呼吸。白天、黑暗均不容間斷,只是覺知呼吸而非刻意呼吸。所以道之自然,修行之自然均是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。隨順而已。

      宛如當您觀照到手的存在,那觀照者便是。當您關照到與人談話那種美妙會令您啞然不自覺的想笑出來。這時自我形成,但切莫落入意識之中。當往無我之境「邁進」。而不沈迷於「自我」感覺良好。不決斷,隨順可發覺奧妙,一切都自有安排,如此隨波而不逐流。隨波之起伏而逐流則免了。因為不可入流,入流是意識的作用,刻意安排之作。如此陷入思惟之中而中斷於不自覺之中,戒之,慎之。

      六祖云: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就是描述此時的情況。所以說菩提自性,本自清淨,但用此心即了成佛。但是六祖所言是鼓勵的話,是過程給予目標而實際確是「清淨」才是重點。既是清淨豈妄成佛之念擾其清淨。若成佛即成佛,何來如此言說。好比不必強調您現在是「人」一樣,豈不多此一說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渡人

      渡人是慈悲的呈現,己之所好分享予人,己之所愛與人同享,這是渡人的大愛,真慈悲心腸。觀道場中道親有積極渡人者均是發此慈悲心。這慈悲心是悟道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前奏。因為若先悟道,不帶有慈悲心則是已入悟道中,一切就止住而自品自嚐。故自了漢之意即是。今之道親有慈悲善念若能保持渡人之心態正確,真正不著功德名相之佈施渡人則如一層一層放下,一步一步進入體悟而悟道之源接近。然而若不注重守玄,守中則儘往外求,以眾多為美,以擁有為多則失了根本。昔達摩祖師渡梁武帝之以去造寺造庵之功德相即是此義。人之身物放下,心物則難,慎之。慎之之道即守中守玄即保持觀自在。所以渡人慈悲為懷悟道不遠,但要記得重「點」。

      慈悲悟道之後可以指點迷津,沒慈悲而悟道不會指點迷津,這兩者差異很大。曾有云:青陽紅陽各兩億原胎佛子,但歷史上知之者甚少,其緣於自証自悟,故今補慈悲渡眾以大圓滿。此白陽期再修再煉之緣故。然而此次名相亦是最難放下的,所以先得後修,再以守中守玄得以用功,此心法真傳真是重要,因為唯有如此內聖外王之功才能相輔相成,就如一呼一吸。守中渡眾,渡眾守中。名相問題解決了,一切都更好。慈悲是您的部分不是全部。別自我膨脹。慈悲是您本體的一部分,不是憐憫,亦不是佈施。慈悲是「您」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時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邱賢文于聖學書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