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案常以自問「我是誰?」來發眾生以尋根探源。道場中說吾等為中的孩子是分靈賦予人身曰:「自性。」我們多數都從耳聞聽到,經典訓文中閱讀得到此訊息。然而若只是「得知」,只能算是「知識」,由「知而成識」。而腦中形成的記憶。但,若老化呢?若失憶呢?「我是誰?」「誰是我?」這問題仍在。故自性的實相不可等閒視之。常聽云:「竹籃打水一場空。」若是最終如此,豈不痛失此時此機之良緣呢?自性不可見,故一切經典只是譬喻,只描述、陳述。而文字若樸,世人常藐之,文字優美則賞析之,而未深入悟入。其實悟入之深淺和根器又有關。否則為何同聞同見而感受迥異呢?有云:「師傅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」引進門才能真修真行。而師父即人天導師。可尊為大人。孔子云:「畏天命,畏大人,畏聖人之言。」天命承受之之人即大人。人間導師,有權柄三曹普渡,非同小可,曾耳聞,但未身臨,有機時握機而行必大有心得。

    「我」字,找一點為「我」,才能真正的覺醒。但至少要先進門,所以有云: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指點。是明師而非名師。「這點」很重要,就如同彩色圖片上有印出千萬粒芝麻,可是沒香氣、沒滋味,也摸不著。因為沒有生命實體。但是明師一點可不同,運用於此可喚醒「真我」甦醒。「甦」字「更生」。我是誰逐漸明晰,這問題可思臆,也不可思臆。可肯定而難表達。所以道之玄就「此」可說明。

    當下之「我」和肉身密不可分,故以暫時之軀成就此不可思議之功德。此句引證自金剛經之說。因為此不可思議功德是源自於自性的啟發而非肉身色界之用。或許一般人難以理解,謂之心靈成長難道更重要於一切嗎?吾等當知三界有不可思議聖神仙佛,有機緣可親身驗證,當知不假,且不虛。故此點非能語言言論之,辯之。孔子云:「六合之外存而不論。」以五常之德,五倫維繫。三千年來之基由人統治的時代,實不可妄論得失。然今日己不同。同道之間彼此可開懷談玄論道。六合之內由別人去論,而六合之外性命之學,正是吾等之輩在空暇之餘多擷取心得而用之於生命之中,而能體驗經文之內容,此壯闊的生命之旅就此展開,不虛一行。

    闔眼與外界隔離的片刻,當下當知「我」的存在。可否觀察到我的覺知,「我」身在、心在,而「我」在哪兒呢?因為孤寂,孤單而難以承受清靜的虛空,故一般人不願多承受此「我」和身之我共存,而忙碌之可避開。然而終究有一天,不得不面對,當知這一段心路歷程是人人必行之路。

時二零一三年元月十六日

邱賢文于聖學書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