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修行不是緣於恐懼,不是害怕因果,不是對世俗,厭倦,寒心,不是怕三期末劫大清算,不是怕地獄。我們修行是因為我們不自由,有形,無形的枷鎖套住,勒緊,令呼吸不能暢快。我們更積極追求愛的理想,是無有恐懼,無有畏懼,是解脫,解放一切的樂活。所以若苦修本意已違,若戰兢,立意已失。若怕守玄,甚至避談論這個名詞,試問您尚擁有什麼核心呢?所以修行的過程和結果均是宛如沐浴一般的享受,「這一點」可樂的很。

孟子云:萬物皆備於我,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。這段話詮釋的真好。而如何反身而誠呢?反乃守玄,收回光,守住中,以中在身中而提醒不忘。而誠是明誠為後天返先天,因守中而明而誠。此異於六祖之誠,六祖為誠明為先天至誠,復保其明,最終效果是一致的。而萬物皆備於我,是指自性之虛空,在束縛的肉體解脫後,與天性合一,則萬有盡在虛空中而全備矣,或許最終才能實現呈現。

喜悅地修行雖曰修,其實是心念的掌握。說掌握不好聽,是共存,共享,共榮,共樂。念念無滯常現本性,共輔成長。「誰」與念共有呢?「當然」就是了。這一點,這玄妙太棒了。「它」觀察到世事無常,而非判斷世事無常。「它」觀察到聰明才智之無常,剪不斷,理還亂,所以隨順自然放空,而靈妙生焉。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,誰能品味?誰能分享呢?

人生無常是指在與肉身共存的「人生」,沒有絕對不變的。每日容顏在變,心意在變,雖然不是劇變,但已顯然。昔孔子稱讚顏回三月不違仁,是指心念如一,其方法為守玄守住,念念順暢無滯。

喜悅時不必找理由,不必有原因。淡淡地湧起,就是祥和且慈愛之心冉冉,凝視著,透視著,宛如母親看著小孩那種感覺。所以說上帝依祂的形象造人,且賦予了母親代替上帝。太初有道,道與神同在,道就是上帝,上帝就是道。又云:堂上有佛二尊。這一切均是說明了那心性之浩瀚,博愛與充滿慈愛,智慧。所以道在身可明性之初,道在家,可齊家而有倫常,道在哪裡都可以,禪師說道在日用尋常之間,說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時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八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邱賢文於聖學書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