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的能量使我們一日生活作息不致倦乏。腎上腺素的激素作用使我們能應付危機,處理危機。而神性的能量無止無盡,無虞匱乏,可惜一般人難以深入,運用。

      閱讀文字得到表層的知識,生活中的領悟是深一層的知識,並含有部分的智慧。而守玄得到自性開,是全然地呈現,智慧只是「它」的一部分,是綻放的光芒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 為什麼是理性的探究,生命的本質則不為什麼。生命自然地來,自然地離去。在人生數十寒暑中,我們無意義地學會問為什麼?而答案則是短暫,空洞的。縱然您瞭解宇宙的形成,目前也儘是皮毛,以後可能不是這樣說。而這是「真理」嗎?真正地真理不是永恆的不變,而是「它」隨時都在改變。「我」在改變,世上哪一樣沒有改變呢?石頭都會改變,沙漠的石頭都化成沙了,改變了。所以「變」是生命的本質,「變」是真正的實相,所以問為什麼,只是知道短暫,只是知識的片段,而永恆的道卻是不問為什麼。

      「您」已存在。身中有「您」,「您」擁有一身。存在已屬於「您」。以後的「您」也是存在。只是會變,變的形體不同,其實這一生已從小到大均在變,均不同。而人們稱為死亡的到臨時也是變的一環而已。問為何生,為何會死?均是多問的。道在任何一部分,故道在生,道在死。道是變化的。永恆的真理為道,道就是變化,不問為什麼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各宗各教各派的門徒摸到的只是整體的一部分。嚴肅莊嚴者不許幽默歡喜的迎接真理。故有著重善渡化,有強調三寶心法,有儀禮深規,如此各有所長,也各有所短。如何看待呢?觀照,默然法喜透徹一切是那麼地美好與自然即是。

      若太執著一部分,把臉放大看其中一點,不小心看到青春痘之膿瘡那可不美也不能和臉相比。縱然看臉,心厭此人則此臉亦醜。所以如何用色身用認知只是自已的成見而已。故要透視要天性一體觀才能沒有相之區別,也才不言之中有道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04 Mon 2013 16:40
  • 瞥見

      因為瞥見,所以繼續「走」下去,持續守中,守一,守住玄妙之地。雖未能全窺,然這一瞥已令人啞口,目瞪。世上哪有「美」可形容此心境之領悟。當您瞥見已然欣欣滿足,沈溺。若能更見全然,則「永恆」在等著您去進入。而比Pi的奇幻之旅更奇幻,這真是妙透了。

      文字語言的美在「它」面前顯的不足,貧乏,無味。這種要勉強去呈現的表達,為難了品嘗家,從蹦出來的字句相差遙遠的距離。故有人用詩去表現,用行動去表達不一而定。但都是相同的意思,亦不遠矣。然而一個人噴灑的香水,再如何調配也遠不如自然花朵的清香或濃郁。且自然花香更是無毒,無害。彩妝再好,也比不上蓮花的色彩。色香均不自然,故您我何必故作矯情而失去天心之純美呢?一切妝飾遠不如道之充塞四體的悠悠自在。當您的靈性源泉被發啟時,這一切均降臨了,均湧出了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修行不是緣於恐懼,不是害怕因果,不是對世俗,厭倦,寒心,不是怕三期末劫大清算,不是怕地獄。我們修行是因為我們不自由,有形,無形的枷鎖套住,勒緊,令呼吸不能暢快。我們更積極追求愛的理想,是無有恐懼,無有畏懼,是解脫,解放一切的樂活。所以若苦修本意已違,若戰兢,立意已失。若怕守玄,甚至避談論這個名詞,試問您尚擁有什麼核心呢?所以修行的過程和結果均是宛如沐浴一般的享受,「這一點」可樂的很。

孟子云:萬物皆備於我,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。這段話詮釋的真好。而如何反身而誠呢?反乃守玄,收回光,守住中,以中在身中而提醒不忘。而誠是明誠為後天返先天,因守中而明而誠。此異於六祖之誠,六祖為誠明為先天至誠,復保其明,最終效果是一致的。而萬物皆備於我,是指自性之虛空,在束縛的肉體解脫後,與天性合一,則萬有盡在虛空中而全備矣,或許最終才能實現呈現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02 Sat 2013 20:47
  • 史詩

當您覺醒的時候,您就是在著作一部史詩,一部專屬您的史詩,也是當代大眾的史詩。是優雅的,從容的,美極了。而您說出的話則形成經典記錄下來,但這一切都要在您覺醒的情況。如果您又睡著了,或朦朧,那可會出差池。如何時時刻刻保持覺醒,就是功夫。保持的最佳方式就是別打擾它,別干預,別多嘴,別多想。譬如種了樹苗,就不要三天兩頭在想法子幫助它長大。不必摘葉了瞧瞧,不必挖出根來看看,您只要觀照著,一切都會如意,且發展地很好。

      十字之處原本即是開著,永遠等著您進入或走出去均可。它從來沒有關過,只因役性太強了,受肉體之慾,心的役使太長太久了以致沒了信心,失了信念,閃隱起來。當知一根柳條即可拴住一匹馴服的良馬,而我們受馴服也久矣。當您醒覺時您是不受束縛的。自由是您追尋崇尚的,而白紙黑字的經文可能不合時宜,您會做新的詮釋而驚世駭俗,您會無畏無懼,也不矯情,您就是您有獨特之質,天人恭喜您,但一切都是多餘。您的心是平靜地,是那麼地不起波,不起伏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公案常以自問「我是誰?」來發眾生以尋根探源。道場中說吾等為中的孩子是分靈賦予人身曰:「自性。」我們多數都從耳聞聽到,經典訓文中閱讀得到此訊息。然而若只是「得知」,只能算是「知識」,由「知而成識」。而腦中形成的記憶。但,若老化呢?若失憶呢?「我是誰?」「誰是我?」這問題仍在。故自性的實相不可等閒視之。常聽云:「竹籃打水一場空。」若是最終如此,豈不痛失此時此機之良緣呢?自性不可見,故一切經典只是譬喻,只描述、陳述。而文字若樸,世人常藐之,文字優美則賞析之,而未深入悟入。其實悟入之深淺和根器又有關。否則為何同聞同見而感受迥異呢?有云:「師傅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」引進門才能真修真行。而師父即人天導師。可尊為大人。孔子云:「畏天命,畏大人,畏聖人之言。」天命承受之之人即大人。人間導師,有權柄三曹普渡,非同小可,曾耳聞,但未身臨,有機時握機而行必大有心得。

    「我」字,找一點為「我」,才能真正的覺醒。但至少要先進門,所以有云: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指點。是明師而非名師。「這點」很重要,就如同彩色圖片上有印出千萬粒芝麻,可是沒香氣、沒滋味,也摸不著。因為沒有生命實體。但是明師一點可不同,運用於此可喚醒「真我」甦醒。「甦」字「更生」。我是誰逐漸明晰,這問題可思臆,也不可思臆。可肯定而難表達。所以道之玄就「此」可說明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 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

      生活和觀照是一體的。內觀其心即是保持著覺知,覺知是醒覺的心的同義,而覺知並非刻意和生活保持距離,而是無間的融入。心無其心即是真義。就比如呼吸不可能中斷,不可能刻意呼吸,強烈呼吸,或找一段時間呼吸。白天、黑暗均不容間斷,只是覺知呼吸而非刻意呼吸。所以道之自然,修行之自然均是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。隨順而已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 一位母親的愛悉心照料子女直到心智成熟,不再恐懼黑暗,不再害怕孤獨。這時母親放手了,母親會說別緊緊抓著我,你要自己判斷,別跟前跟後,自己學習獨立,但永遠別讓自己的內在失去光明,要成為點燃的燈。母親也希望你是歡樂的,而不是背負勞苦重任的行者,不是憂愁的覺者。母親希望你和天下母親的心雷同,然而若只有你認定的才是真,別人都是不真,你是道,別人是教,非但別人不容,你自己也背負太重。母親不希望你那樣。沒有人能背負重擔,反而是要把重擔放下,忘了天堂、地獄,忘了悲傷、恩典。一切都回復平靜,而不再盲修盲煉,磨磚成鏡正是多數人在做的事。

      一個人要從內心真正地活過來,悟道的喜悅,喜樂充滿,內心同體,內在虛空,觀照世間,有容,有種種。只是保持著「這個」,不再深陷旋渦之中,俟時,俟機緣。成熟,自然果熟,落地。又重新來過,這就是生命的本質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古時,有人以金缽供養佛陀,有賊尾隨,佛陀心知,入一草菴。

    賊在外,思終要入睡。爾時,金缽丟出,賊惑問曰:「可否入內一談?」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