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吸一口氣進來,有我存在的感覺,認定為活存,故自性在玄之地。吐一口氣出去,若它不再進來則無我了,自性說它離去了。故呼吸是自性來去的外表呈現。從嬰兒有知的吸入第一口氣,到離世吐出的最後一口均是相同的運作,所以道在一呼一吸之間,真實義也。道家注重呼吸,數息,想必有其原因。唯,覺知呼吸比「數」更重要。

二、「我」相信人皆可悟出「道」的真諦而解脫身心之束縛而達無為而為。不只祖師分享對道的好體驗,而是人人皆具此能力,人覺知體驗才能真實,知進退,知修飾,知完善呈現之境地。只是若無覺知,用錯了功尚且不自知。修辦道若以人心之智識認知來修來辦,恐磨磚成鏡徒勞無功。自性赤誠,辦道真誠,所以以心機辦道天魔也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靜心守玄觀自在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時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此時戒律完全融入自性泛海之中,守而不守,動靜合宜,從心之所欲而不踰矩。五蘊皆空,深知世界幻相無常,任它千變萬變,吾心不變。我心自有佛,我佛是真佛,「吾自性常皓,­吾」珍惜異常,戒律自然守的住,且樂在其中。

    三清四正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an 27 Sun 2013 16:01
  • 戒律

文曰:

三清即是守身清 四正以心為端正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an 27 Sun 2013 16:00
  • 佛性

   人皆具佛性,佛性的本體是互容的。而為什麼人與人難有互容的情形呢?宗教彼此均稱它的唯一性,而排他。宗教領袖身形可坐在一起,可互相拜訪,但其共同點只建立在均為世上做一點點的好事,其餘教義上偏執地互不相容,導致信眾盲目爭執不休。這豈是道延伸出來的教呢?充其量只是拙劣的手法而已。對於道之精義,奧妙愈刪愈少,教中人士因為不懂,教中人士豈可不懂奧義呢?所以刪了。刪到最後只剩表相,就是目前現狀。因為它是安全的,但再也難令人感動。

   佛性是關鍵的問題點,它自古即存在。藉著人,它可作工。藉著人,佛性可顯其妙。放下意識形態的心思,沉浸於純然的佛性中是喜悅的。只是凡人喜歡看別人憂愁者多,看喜悅者少。因為別人憂愁一則減輕自己的愁,再則可以扮演慰問的角色或者悻悻然。而看別人喜悅則起嫉妒之心。因為他不懂,又不能裝懂,而他又是教中人士怎可不懂呢?殊不知只要大腦有分別心則佛性難以呈現,無明障蔽了。宗教若持續如此,何時才能皈於道呢?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.守玄專注的練習可使清濁分離。例如:油、水不要攪動它,靜待其自然上下分離。一時可能混沌不明,但是日久持續反覆不斷地練習守玄,只要專注,只要靜下思緒,思量即不中用,一切分離自然發生,這是非常妙的。不要用心思,這是放下的真諦,不要去專研,只要專注,這是簡的要素。不要學理探究,沒有專業術語,真經不在紙上。不用描述口說,盡在不言之中。中就是守玄之地,也是回返家鄉的如意門。找到了,守住它,一切發生的事即是自然而不是人為的意識。

 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   守中道,致虛極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而後天機復啟,靈動生妙。處世活潑應用無染,行者知其冷暖而甘之如飴。制度有其框架,約束著不自在的人更加不自在,況浸越久,束縛越深,離道則越遠。吾聞以般若智說法,行雲流水,不受框架束縛,隨心意之處,拈來即是,自然地分享。宛如在大自然中一朵盛開的花朵,散溢著清香。若提煉成精油,濃郁而易生厭,這完全是因為加工的原故。又聞一隻象從小以細繩拴在柳條上,長大之後終生沒有自由的一天。

二、   佛陀離開宮室決定修行,六年來學了許多技巧,找了許多師傅,然而成道沒有找上他。因為佛陀的意識上緊繃著,甚麼功夫也用不上,也不管用。日漸憔悴,精神不濟,在體力不支之下昏然睡著。全心的睡覺,徹底的放鬆也不想醒來。(誓言不悟道,誓不起座。)一覺到自然醒,甦醒而啜飲羊奶。六年來熱衷於修行,可謂精進。卻沒有好好睡一覺,久久苦思不得其門而入,內心緊張而焦慮。滿月的那天夜晚,佛陀終於睡醒了、覺醒了,開悟找上了他。展開的四十九年的分享之旅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文曰: 克己復禮以為仁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 拳拳服膺守中正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某教教宗,榮耀返天國。立於天國城門之外,回首眷顧子民,頻頻拭淚,依依難捨。舉手搥天國之門。門內應曰:誰敲此門?

    教宗答曰:我,某教第幾世教宗,今已榮耀返天國,請開門,吾欲進入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an 27 Sun 2013 15:55
  • 名相

 

一、人太重名相,則粉飾打扮,掩飾內心的真實,表裡不一,意識之下,自性悄然不復見矣。神有神像,佛有佛像,萬靈真宰則無相。執名相則難低心,難放下,更迭之時,舞臺角色扮演不同時,難轉變。俗云:二十年前師度徒,二十年後徒度師,難,難,難。這就是名相之害。非僅如此,前人變後學,後學變前賢,誰能放下名相,誰是聖賢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某一公司老闆,聞某道長年高德劭,恭請蒞臨以增光彩。道長進入公司繞往工廠參觀,見每一機器前貼有「川流不息,永不當機」紅紙,而機房則備有旺旺數箱祈求運轉順暢。道長曰:「心安就好,心安就好。」

入接待室,寬敞無比,設有一般供奉佛座,一旁刻有心經。道長問曰:「可知心經真意?」董座回曰:「不識真意,望道長解說。道長守玄演法,全場如癡如醉,半而醒。讚嘆曰:「何期佛法,道法興盛如此,吾等不知。」道長曉以天時降道緣由,董座等皆曰:「吾等願求無上大法,百年以求解脫之道。」道長遂設臨時佛堂渡化五十餘眾。

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