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服從跟隨不如皈一相隨。在真理唯一的認知下,相伴相隨亦師亦友,如此長長久久。若只服從跟隨,有一天人情與道情相衝突時該如何呢?除此之外,古聖典籍的相伴相隨更不可少,上友古人加上師友則道念明晰而正確。最後以行道分享,出口般若,共勉互惕則庶幾無愧。

二、要皈一相隨,典籍相伴,再行道分享。此三合一的黏著劑則是對大愛的認知。放下自性的分別純以一體天性觀之融合之下,包含之中,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如此說的合宜且體悟無礙。這實在語言難以闡述亦是佛說之不可說之處,因口說恐落人柄,然又不可不說,所以是屬「天機」。因時、因人、因緣熟成時結果自然落,方可。

三、對道,上帝、耶和華,對老中稱謂雖然不同,但我們並不要專屬擁有。我們分享上帝的愛,老中的慈,並沒有什麼信不信我的問題。人太會區別也私心才會說上帝是他們的。阿拉亦同。同樣都是真理的化身,真理若有分人種那豈是真,豈是理,更別和道扯在一起。

四、我們要深切地省思「分別」從哪裡來呢?阿彌陀佛建立它的世界,耶穌建立天國,蓮花邦,淨土等均相同。如果地址都是同一門號,裡面是萬國博覽會,展示各國風情畫,如何區別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呢?答案在於質,呈現的品質。在於心呈現的包容與愛。在於互融,唯有互融才沒有你、我、他。才能與自然、與上帝、老中同其德,合其靈。一切明明白白。

五、所有生靈為了生存均會找出口。人的靈和佛性是相當,「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」唯迷失、迷醉、迷惘、迷糊。人之聰明才智用之不良,除了貪婪還是不滿足,擁有還要更多。最後造業遺憾無窮。知足,適足,共榮共存的基本自然平衡,相處之道就是這麼難以實踐。人類相互比較,相互競爭,資源耗盡,能源即將匱乏,大自然反撲劫數難免。這種認知何時才能形成共識且改善呢?

 

文曰:

      認知天命流行相伴相隨唯道與仁

      認識經典奧義自勉自勵上友古人

      行道分享真諦有緣共修同上法舟

      佛性一體無分你儂我儂和樂融融

 

時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      

邱賢文于聖學書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