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君曰:學習的過程可分為「覺」、「知」、「行」、「悟」。「自覺」到需求,需要然後尋求「知識」蒐集「知識」,再採取「行動」整理,逐一吸收最後「體悟」消化,融會貫通,形成和自己密不可分的和合。

  柯君曰:學習的精神不是設定在自己是有趣的人,而是把自己設定在對事情感到興趣的人。

  C君曰:對悟道是否有極大興趣去探索,對皈一、歸鄉是否有強烈的渴望。對當下覺知自在而生活是否好奇如何做到?這一切都有強烈的興趣則行於道上快樂無比。

  D君曰:社會中產階級逐漸在消失。道場中曾聞言「善惡分班」「玉石分判」。中間的分隔線愈來愈清楚,而鴻溝也愈來愈大,捫心想想會選擇哪一邊呢?

  方君曰:社會逐漸流行吃有機食品、五穀雜糧;風行穿不含螢光劑、不含漂白水的有機棉。對於生活許多人有新的認知。對道的「樸」、「儉」、「皈一」也更接近了一大步。所以穿什麼衣服最好呢?舊衣服最舒適,最沒有化學殘留,用天然肥皂洗衣又便宜又清潔更維護健康。少買少用最環保。

  張君曰:出社會後大學、研究所的知識只用到20%,五年內逐漸降低。在道場聆聽之初用到生活20%爾後逐漸落實,驗證道在自身,生活週遭保持覺知的程度己提高許多。

  徐君曰:專注力不夠,記憶力會下降,反應變慢。學習守玄、守中,放下意識學習力才會增長收事半功倍之效,做中學效率增長最佳。

B君曰:視野寬闊度取決於所站的高度,對道體悟的深入度取決於實證的工夫。道大理微,比細微的地方即是力行的所在。放下心念說容易,做則難。一恍神不自覺又陷入大腦思維之中,故有八正道以導偏差,最終是無治無為 無念不著於形相,名相而清清白白皈一。一則無,自然爾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黃昏改編調寄黃昏   

時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三十一日

邱賢文于聖學書齋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10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